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方向文学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895|回复: 0

女人如手机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3

帖子

1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3
发表于 2023-8-25 14:59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女人如手机


    兄弟如手足,女人如手机。
    论起这句话的版权,自然当推近两千年前的一个男人。不知道在《三国演义》的哪一页,没文化的刘备一不小心就说了一句“兄弟如手足,妻子如衣服”的千古名言。在精品男人中,刘备如同他的祖先汉高祖一样,不仅没文化,而且无聊无赖无趣,但曹说:“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尔。”连曹都这样说,大概刘备确实具备了英雄的素质,于是他便以英雄般的口吻对后人说了这话。中国一向有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癖好,刘氏理论一出,立即得到后来的男人们衷心拥护,在不断地发扬光大之后,终于成为至理名言。


    修订刘氏名言的,是邻家那位小妇人。一天,四个男人一起玩麻将。四个男人把手机放在桌上――压纸的石块叫镇纸,手机这时可以叫镇钱了――一旁坐着的小妇人一声幽怨的叹息,就把刘备的千古名言轻而易举地时尚化了。小妇人大概是有感而发,他老公“年年人相似,岁岁机不同”,换手机就像买西装一样频繁。当然,小妇人后边还跟着一句哲理深刻的话:男人换不了女人,就换手机。


    同自然界任何一种雄性动物一样,男人具有争强好胜的本能;同自然界任何一种雄性动物不同,作为男性的人的争斗超越了体能的范畴。男人比拼的是智能、财富、权术。优秀的男人用科学发明和理论发现改变着人类,次之的用积累财富吸引着女性的眼球,平庸的也要把一顶乌纱作为人生的遮羞布,好在九泉之下面见列祖列宗。人生境界不同,男人争强好胜的观念自然有异。站在峰顶的那些男人是不屑与平庸者一般见识的,有爱因斯坦为证。爱翁不修边幅,连衣服也懒得换洗,如果说妻子如衣服,真难为那些愿意侍奉爱翁的女人了。


    然而人生能够如意的男人毕竟是少数,譬如那些贪官们,尽管已是家财万贯,但依然不满足,恨不能把天下的金钱、美女、权力都攥于一身。不满足的男人自有自己渲泄的方式。原河北省副省长丛福奎的渲泄方式是求神拜佛,寻求精神寄托。中国古代的男人大约是买房置地。我奶奶就时常唠叨:我们家原是大户,几道街的房屋都是我们这个姓的。于是我知道我们的祖上曾经阔过,就好像中国人提起大唐知道中国曾经强大过一样。爷爷是从不讲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,因为爷爷没有买房置地,这对一个从旧时代过来的男人,该是怎样一种痛苦呀!


    现在的男人也在买房置地。我所在的小城一天天地膨胀,高楼大厦不见增加,私宅别院倒是占去小城的一大半。但平凡的男人,拥有一两处院落也就聊以解慰了,人们还没有在这方面相互攀比的能力。男人之间总是要有一争比的,于是就有了豪富们比着烧钞票的故事,但烧钞票是豪富们的事,也只有偶一为之,否则还是会心痛而死的。衣服是更不能比的,会被人笑老土的。


    还是比女人!这是男人们几千年来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事业。古代男人妻妾成群,现代豪富则金屋藏娇。但孔圣人谆谆教导过,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。特别是现代社会,养个二奶三奶,弄不好要和法律过招,如果干脆换掉,青春靓丽的终不如黄脸婆知冷知热。更重要的是,据报载,中国的富翁也不过占国民的百分之四五,那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苦大众岂不是要活活气死!


    正当现代男人们穷途末路时,高举科技旗帜的手机横空出世。一则有着时尚的标签,让自命不凡的男人们喜形于色,二则有着合理的价位,让高不成低不就的男人们如遇知音,三则有着窕窈的身段,让不堪世俗之苦的男人们一见钟情,四则有着不断更新的面孔,让喜新厌旧的男人们心绪难平。手机如女人,手机如情人,男人们可以合理合法地不断变换,便有了争强好胜的由头和渲泄情感的载体。


    经典的女人秀外慧中。几年前,5110大行其道,男人看中的是慧中,现在国产手机绝地逢生,男人心仪的是秀外。其实,男人何尝在慧中处止步不前?正如在温饱阶段,男人需要的是贴心贴肺贴物贴力的黄脸婆,一旦步入小康,便欲海难平,要的是阿娜娉婷的风情万种了。


    好男人总是在时尚面前醉眼朦胧情思迷离,在纷乱的社会里追波逐浪显尊卖贵,却一不小心把内心深处的脆弱和龌龊暴露无遗。


    女人如手机,换不了女人的男人就拼命地换着手机。


    


    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方向文学网 ( 苏ICP备17012291号 )

GMT+8, 2023-11-28 21:38 , Processed in 0.049378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宿迁明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